

中國和美國的本科教育有多大的不同,今天托普仕老師將從課堂,作業(yè)和考試三個方面向大家展示中國和美國的應試教育的自主教育的差異,讓我們享受美國留學獨特的吸引力,相信會給你更多的靈感,正在留學也給學生和家長更多的選擇考慮。
1.單一化課堂VS多元化課堂
中國的課堂以老師講課為主,老師善于給學生總結性的結論,讓孩子去記憶背誦;美國的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上課的方式多樣,老師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中國,經(jīng)常會有這種情景:老師在臺上動輒洋洋灑灑寫出幾百字的理論內容,學生在臺下埋頭苦苦整理筆記。一節(jié)課結束,老師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問題嗎?全場卻鴉雀無聲。其實課堂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學生囫圇吞棗,筆記再華麗也不是自己的知識。
而在美國,授課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學更注重學生理解運用知識。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公開課《公正》,自開設以來吸引超過1.5萬名學生,成為哈佛大學有史以來聽課人數(shù)最多、最受歡迎的公開課。在羅馬法庭式的圓形階梯教室里,桑德爾教授以不斷地提問、回答、反駁、再追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道德推理和評價,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逐步培養(yǎng)邏輯思辨能力。
2.習題試卷VS自主Project
美國教育是很好,可是很多中國孩子非常不適應。出國留學,要求孩子有很強的自控力、內驅力。
在國內,從小到大,都有老師、家長步步緊盯,像發(fā)射火箭一樣分毫不能差。這樣培養(yǎng)出的孩子,可能看似很乖,很聽話,卻不見得有很強的自控力。
中國學生的作業(yè)一般是堆積如山的習題和試卷,學生常常需要在短時間內至少完成每科兩套試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壓力也很大;美國學生生的作業(yè)則是以個人或小組的Project為主,完成方式多樣,在完成這些任務時不僅提高學習能力更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
Project采取海報、藝術作品、視頻、演講等多種形式,個人作業(yè)和teamwork相結合,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工協(xié)作,最后匯總成果。學生在完成形式多樣的作業(yè)的同時,也學會制作視頻,在公眾面前進行演講等技巧,同時培養(yǎng)了在團隊中與人交往的能力。
3.死記硬背VS輕松應考
中國的考生,考前死記硬背,考試時如臨大敵,監(jiān)考官攝像頭嚴防緊守,尤其是中考高考更是 “一考定終生”;美國的考試經(jīng)常是開卷,比起考試,老師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
在美國的考評系統(tǒng)中,分數(shù)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上,考試只占其中的30%。老師更注重的是學生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查缺補漏。美國斯坦福大學實行“榮譽制度”,制度規(guī)定,考試時老師發(fā)完試卷就離開考場,考試完全開卷,學生做完試卷將試卷放在桌上即可離開,全程沒有老師監(jiān)管。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美國教育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在這樣的考試制度下,自愿參加的學生也會充分準備,用自己的誠信贏得學校和老師的信任和尊重。
美國大學的學生,學習效率普遍很高,會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詳細的時間計劃表(比如每天讀多少頁書,哪天完成論文的百分之多少),而且都以“刷夜”、天天泡圖書館為恥,只有nerd(書呆子)才那么做呢。
4.出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不能滿腦子都是標準答案
美國大學很多課程,根本沒有任何“背”的部分,而是進行大量的“思考”。
拿歷史課舉例,各種歷史論文,完全沒有標準答案,言之有理,make sense(說得通)就可以。教授說,思想,比文筆更重要。
有位留學生是這樣陳述她的經(jīng)歷:
除了寫了五篇很長的論文,課堂討論也是重中之重。有一次,教授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我以為教授想要的答案就是X,于是我舉手回答了。教授說,如果是Y如何呢?我心說,哦,教授要的是Y啊!于是再舉手闡述Y。教授又笑了,那么Z呢?那時我終于明白,她要的不是某個答案,因為歷史事件、時事的評判,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在美國大學,教給我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凡事都沒有標準答案,要用冷靜的頭腦,思考事情的本質。不是照單全收課本和主流媒體的看法,而是辯證性地思考,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
中美大學生學習行為上的差異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想要知道更多中國和美國學習方式的異同嗎?想要聽聽兩國的留學生親述自己的留學生活嗎?
以上是關于國內本科和美國本科教育有什么區(qū)別完整介紹,要想獲取更多關于美國留學資訊,歡迎您在線咨詢托普仕留學老師,托普仕留學專注美國top30高端留學13年,為您提供更多專業(yè)且科學的留學建議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