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對美國通識教育的影響始可追溯至二戰(zhàn)期間,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科南特首次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的概念,并在二戰(zhàn)之后出版的紅皮書《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提出以高中和大學的通識教育,作為團結美國社會的目標與思想的途徑。
隨后,哈佛大學設計了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兩類并行的課程體系,在畢業(yè)所需的16門課程當中必須包含六門通識教育課程,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個領域中,每個領域必須至少選擇一門基礎課程、一門高階或者跨學科課程。
上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提出以「核心課程」為基礎的本科生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將人文、社會、自然三個學科領域的課程區(qū)分為文學與藝術、歷史研究、社會分析與推理、自然科學、外國文化五大領域的「核心課程」。
2013年,哈佛大學開始實施新通識教育方案。改革的中心思想是非專業(yè)的或前專業(yè)教育,不是為了具體工作而學習,而是為了知識本身和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強調跨學科課程、多學科課程,給予學生更寬廣的知識覆蓋面。
經(jīng)過了四個世紀的五次改革,目前,哈佛每年度共開設通識課程185門,分布在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審美與詮釋(共34門)、Cultureand Belief--文化與信仰(共38門)、Empirical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實證與數(shù)學推理(共9門)、Ethical Reasoning--倫理推理(共20門)、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生命系統(tǒng)的科學(共12門)、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物理宇宙的科學(共17門)、Societies of the World--社會科學(共34門)以及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世界中的美國(共21門)等八大模塊之中。
美國本科通識的主要特點有:
1、美國本科通識教育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希望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消化知識,由于大部分美國本科學校采取小班教學,班級人數(shù)少利于老師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生因為也能得到更多的訓練;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安排學習和研究時間,自主選擇學習題目。
2、美國本科通識教育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美國通識教育強調寫作的反復訓練,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CEO認為經(jīng)過通識教育的畢業(yè)生有著更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美國本科通識教育注重學生對全球文化、非本土文化的理解,目的使學生具備更開闊的全球視野,提供處理問題和看待文化的新視角、新思路。
以上講的就是哈佛大學通識教育包括哪些課程介紹,希望能給各位赴美留學的學子們指點迷津。托普仕留學可以為你排憂解難,同時,更多關于赴美留學的相關資訊在等著你,絕對讓你“瀏覽”忘返。在此,衷心祝愿各位學子們能夠順利奔赴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并且學業(yè)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