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博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但相信還是有很多人心懷著一個學術夢、或者因為個人原因、工作原因而希望讀博。一旦下了這個決定,就要面臨著去哪讀的問題。作為西方教育最發(fā)達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英國是不少人的首選。下面托普仕老師給大家分享一下英美博士培養(yǎng)體系有什么區(qū)別,幫助別人進行篩選。
一、英美博士培養(yǎng)體系有什么區(qū)別?
從英國的整個教育體制來看,入學博士第一年就要自己搞研究,自己確定選題。雖然有“師父”指導,但依舊要求你勤于摸索,邊學邊做。
如果你要探索的是一片黑暗,那你行進的路線和手中的燈能夠照亮哪一片領域都是取決于你自己。你的能力和好奇心像兩只觸角一樣在黑暗中開墾光芒。
然而有帖子說,美國的博士生們像是一條產業(yè)線上的工人們,入學、上課、助教、開題,都有章可循,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每一個步驟都在框架內有序進行,只要你勤奮努力,只要你完成一切你應該完成的,你就可以順利畢業(yè)。而美國畢業(yè)的博士生相較于英國博士來說缺少創(chuàng)新能力和能動性。
但其實也并不一定。
與英國相比,美國的招生,培養(yǎng),直至畢業(yè),這些步驟確實有跡可循,但美國大學也僅僅只是為你規(guī)劃了畢業(yè)大綱,你的研究領域還是要自己挖掘。
要想獲得美國博士學位,學生不僅需要完成所有的課程,還需要在一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的文章,必須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例如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在第二年就要開始準備自己可供發(fā)表的學士論文了。
這意味著英國和美國對博士生的培養(yǎng)沒有本質的不同,只不過英國注重專業(yè)的“精深”,美國注重學習的“寬廣”。
二、英美博士課程規(guī)劃有什么區(qū)別?
英國博士,第一年找資料查文獻,確定研究課題,進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第二年開始搞研究。第三年繼續(xù)研究和撰寫論文,如果沒有研究完,第四年、第五年繼續(xù)...如果研究中途,你發(fā)現(xiàn)你的研究問題被別人宣告解決,那你得從頭開始換新的選題,搞新的研究。
而美國博士不同,第一、二年上完全部課程,第三年才算是博士論文開題(一般是第二學年結束有博士資格考試)。所以這五年的時間更像是碩士(兩年)+ 博士(三年)。這也是為什么本科就能直接申請在美國讀博的原因(甚至,許多頂尖美國大學很享受將本科生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模式培養(yǎng)成博士,這樣的科研人員基礎更扎實,視野也全面),不像在國內一樣,必須拿到碩士學位才可以繼續(xù)取得更高的造詣。
像剛才講的那樣,英國讀博的第一年就要開始你的課題,所以招生時就要求學生對所學領域有較深的見解,英國博士招生條件中大多會標明“必須拿到碩士學位”。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都對學位有要求。
以上就是英美博士培養(yǎng)體系有什么區(qū)別的相關內容。如果您對美國留學感興趣,歡迎您在線咨詢托普仕留學老師(Tops6868)。托普仕留學專注美國TOP30名校申請,采用5v1服務模式,21步精細服務流程,硬性四維標準+六維背景提升等留學服務體系,為學生申請美國名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