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MBA的發(fā)源地美國,MBA留學日漸火爆,很多社會精英渴望再次入學深造。那么如何去理性對待就讀MBA,究竟怎樣的人群才更適合去就讀MBA呢?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精英同學互助,拓展事業(yè)平臺;工作學習兼顧,課內課外互動”,很多希望或是在讀的同學都認為MBA就是“朋友經濟”,期望遇到與自己行業(yè)相同、資質相仿的同學,共同去開拓事業(yè)。下面請托普仕留學(中國首家高端精品留學)資深留學顧問為大家介紹。
首先我們還是要認識到MBA和EMBA存在不同。
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哈佛讀書,是因為能到那邊去認識一些人,認識一些社會上最精英的人,并且在畢業(yè)以后很多同學保持很深入的交流和緊密的聯(lián)系。甚至有時候,很多上下級同學并不認識,但是哪天碰到說起你是哈佛畢業(yè),我也是哈佛畢業(yè),他們就會有一種認同感,一種很強的親近感,這個特俗的感情能讓他們彼此信任。接一下,很多同學會在一起探討合作,這個情況就會覺得很正常。但是相對來講,EMBA的同學就有點不同,很多同學會去刻意追求一種圈子,會有一種處于現實目的考慮的動力;反觀MBA的同學,他們相對會更注重對知識地學習。以上兩種還是有區(qū)別的,總體來說,老師還是希望同學之間有更多的分享交流,我們可以分三個方面來探討。
第一,課堂學習很重要,但是課外學習也很重要。只會在課堂內學習的學生往往都不是優(yōu)秀學生,同時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也并不一定是事業(yè)最成功的學生。學生要善于在課堂外聽講座、 參與更多的俱樂部活動、參與創(chuàng)業(yè)比賽、社會實踐和研究,這樣你才能把課堂的學習和課外的學習結合起來,最終轉化成學生自己的個人能力,所以我們非常注重課堂內的學習和課堂外的學習與之相結合。
第二,老師也很重要,老師同時也在課堂上向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所以從我們管理學院來講,不是強調同學背景相同,而是資質、水平、能力相當,并且最好是來自于不同行業(yè)、不同地區(qū),甚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在一起,這樣同學之間會產生一個相互得到借鑒和啟發(fā)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對同學思路和事業(yè)的開拓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我們更要去創(chuàng)造這種學習環(huán)境。我和我們EMBA、MBA的同學講,我們復旦不僅有好的老師給你的課堂教學,還在課堂外建立很多俱樂部,在實踐中再次創(chuàng)展學習機會,最重要的是我們創(chuàng)造同學們相互學習的平臺,這個意義、價值是非常大的。
第三,同學之間還需要有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終身學習的要求。所以在招生時對學生自身水平就存在一定要求,那畢業(yè)以后老學員也愿意回來,再與現在的學生去分享,還可以畢業(yè)后來參加科技學習。老學員會發(fā)現,3-5年后重返課堂,回到復旦學習,對他的事業(yè)開拓、知識的更新又會有很大的幫助;反過來,老學員覺得和比他低3、4屆的資質相當的同學在一起,發(fā)現他們具有更為年輕的想法,這也會帶給他很多的啟發(fā)。所以總體來講我們是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平臺和環(huán)境,我認為這個意義大于所謂的去結交朋友的意義。
如果去美國讀MBA的同學,他們是享受這樣一個平臺、享受這樣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那么他們就得到了長遠的啟發(fā)和思路訓練,就能真正學好MBA。